《都挺好》前一階段收到很多網友的追捧,現在終于大結局了。
《都挺好》是由簡川訸執導,姚晨、倪大紅領銜主演,郭京飛、楊祐寧、李念、高鑫、高露、張晨光、王東、彭昱暢主演的都市情感劇。該劇改編自阿耐的同名小說,講述了職場金領蘇明玉從小不受家人待見,生長在家庭的邊緣,在孤獨扭曲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的故事。
這部從開播前就備受關注的電視劇,一直是人們爭相議論的焦點。
電視劇一開始就搬出了“養老”這個沉重的話題,觸動了觀眾的心,上海品牌策劃顧問發現,劇中一家人的羈絆讓眾人明白血濃于水,家人就是要不拘泥于錢財,要互相關心,“老”是要養的,且要盡心盡責,而子女也須被老人所公平對待。
整體來看,《都挺好》保持了制作出品方“正午陽光”一向的質量水準,有溫度、更有態度。作為一部探討原生家庭關系的都市家庭劇,劇中人物形象塑造鮮活,情感處理細膩,作為輔線的個體職場進階和家族企業困境也都刻畫得入木三分。用原生家庭關系折射社會轉型裂變,用中小企業發展再現民族工業崛起,在真實的細節塑造中,為時代畫像。
現實生活中,很多人能看清別人家庭的問題,但觸及自己的親人,不免也會陷入和稀泥的狀態,末了還要自嘆一句:哎,血濃于水啊。
想處理好家事,也需要冷靜和理性,不是只有情義就可以了。
還記得網上有一個“死亡命題”:蘇家三個男人,如果必須要選,你會選擇嫁給誰?
這個問題回答不一,但是很多人都率先排除了大哥蘇明哲。
為什么?
因為他就是婚姻中最可怕的那類丈夫??!
看似溫柔體貼,實則愚孝自私;不考慮現實條件,非要打腫臉充胖子;遇事大包大攬,死要面子活受罪,根本不在乎老婆孩子感受。
大哥蘇明哲失業后還要把父親接到身邊照顧,大嫂就不像他那樣愚孝,而是說:
電視劇里,蘇明哲一邊口出狂言,要自己出錢給父親買三居,另一邊卻勸老婆,少拿點生活費也一樣能活。
大嫂回他的話,真的讓人很心酸:“你能不能讓我跟寶寶過得稍微寬裕一些,能不能不要讓我們掙扎在溫飽線上?”
蘇明哲聽完,只回了一句話:“話都已經說出去了,你這不是逼我出而反而嗎?”
婚姻里最不需要的,就是忍讓。
在劇中看起來,她很理解蘇明玉,卻也知道說蘇明玉“也不是個省油的燈”。
用傳統的視角來看,這個大嫂有些“自私”了,但當下的許多觀眾都表示很喜歡這個大嫂的性格——她拎得清。
在蘇明哲這類男人的心里,父母排第一,自己排第二,老婆孩子排最后。
可真正幸福的婚姻、健全的家庭,絕對不能是這樣的?。?/p>
中國婚姻生活里,婆媳關系之所以復雜,就是因為有很多像蘇明哲一樣的男人,從根本上就弄錯了“孝順父母”的意義。
孝順父母本身沒有錯,也是身為兒女應該做的。但若是不考慮實際情況,只一味地“順”,就成了愚孝,就是錯的。
一段婚姻里,孝順父母的前提,是家庭排序不能錯位。
正確的家庭排序,應該是夫妻關系第一位,親子關系第二位,與父母的關系第三位。
飾演大嫂的演員高露也說:“家是一個講情而不是講理的地方,但發生一些觸及底線的問題,情就要放到第二位。”
若是拎不清正確的家庭排序,只是一味地順從父母,只會把婚姻搞得雞犬不寧,甚至支離破碎。
可以自私一點?
像蘇明玉或大嫂這樣“自私”的人,受到觀眾的歡迎,并不讓人意外。
這是人們普遍更尊重個體價值的結果。
尤其在普遍是獨生子女的環境下,年輕一代更厭倦復雜的關系。
李安說過一句話:“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種東西,只要愛我就行了?!辈灰㈨樦徽剱?,意味著子女有權利“自私”,可以理性地對待家庭關系而不被批為“冷血”。
杰恩·梅杰在《雙向養育》中對“愛“做過另一種解釋:”愛意味著完全接納某一個人,但并不代表無條件地接納這個人的所有?!?/p>
有人從中看到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,有人發現了職場奮斗的潛規則,而我更明白了,想要維系一段幸福而快樂的婚姻,有多么不易。
結局在很多人看來是大團圓的,蘇家一團和氣互相拜年:
為了大團圓,石天冬是早就在攻克蘇明玉了,搬出鄭莊公,來了個和解三連。配合著蘇大強得知自己患上阿爾茲海默癥后,瞬間恢復一個成年人、父親應該有的成熟度。
立遺囑、給朱麗爸媽道歉、還超級超級難得地不想打擾小孩事業。在此過程中,他先是回顧自己的平生,而且承認了自己這么多年來,作為父親的失職。
并且勸告明成:“把小家挽救回來”“這個大家也就完整了”。
確實如此,天下哪有不疼愛兒女的父母啊,希望各位做兒女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多理解理解,多抽點時間陪陪父母。
他還前往妻子的墓地前,講了一番掏心掏肺的話,“我一輩子跟你唱反調,到頭來還是遂了你的愿”:
隨著蘇大強的病情加重,明玉辭掉了工作,全天在家里陪爹:
蘇大強記憶力減退,大年三十一個人跑回蘇家老宅還認不出成年版蘇明玉:
原來他是一直記著明玉小時候想買的習題集,背著老婆攢了半年的錢:
這段哭戲真的好絕,蘇明玉的情緒在層層遞進,姚晨哭到整張臉皺在一起。
O姐把這段cut發給了閨蜜,她沒有看過《都挺好》,但是姚晨一掉淚,她就跟著掉淚。
明明是一個成年人,但是被父親牽著手邊走邊哭,猶如一個委屈的小女孩被爸爸帶回家。
愛恨交織的原生家庭,蘇明玉終其一生想要擺脫的黑暗面,最后在父親記憶錯亂的父愛里被打回原形。
別說她了,就連沒看過劇的網友,看靜態的截圖都得哭:
對大結局里蘇大強的表現很多網友表示淚奔:
就像姚晨對于大結局的說法:
“蘇大強在失憶后才找回了父愛,而明玉終于釋放出的愛,卻再也得不到父親的回應。就像我們真實的人生,經常和愛與和解擦肩而過,而很少真正得到它們。面對命運的無奈,我們只能笑笑說都挺好。”
其實《都挺好》這一步一步的團圓,走得還是比較套路的。
先有蔡根花這個巨大矛盾在,引出蘇大強想要子女陪的脆弱,就算他上一秒再討人厭:
可一旦說出這句話:
老大再專業升華一下:
最后讓蘇明玉知道,小時候爸爸心里還是有她的,最后明玉發自內心說出“有家真好”。
第二天,明玉去老宅貼春聯,見到了兒時的母親和自己,小女孩因為被哥哥欺負委屈地哭,母親替她擦干眼淚,輕聲安慰她,然后抱起女兒朝屋里走去。
我真心覺得,這個結局,到這里,就足夠了。
這段記憶是否真實準確不重要,家人是否還在身邊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,她選擇了和解和釋然。
與自己和解,這或許不是最棒的大團圓,但卻是最好的結局了。
盡管《都挺好》的原著結局很不一樣:
蘇大強沒有阿爾茨海默癥,沒有反省自己;蘇明哲還是在美國守著自己的家;蘇明成直接不知所蹤,找不到人影。
蘇明玉沒有辦法和蘇家和解,“因為她無法、不愿故作大方地原宥和寬恕?!?/p>
但是她和自己和解了,因為她已經被很多愛包圍,包括石天冬、小蒙、老蒙和柳青。
而且事業的成就,自我價值的實現也讓蘇明玉正視過去,不再自卑、不再自我懷疑。
即使最后,蘇明玉還是接過贍養蘇大強的責任。
她和蘇家人只是保持著平衡,淡如水地交往,最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。
《都挺好》這部劇播出的時候,很多女孩子講在蘇明玉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導演回應:希望引導觀眾釋懷。
在迎來大結局的同時,《都挺好》導演簡川訸接受央視《文化十分》欄目的一段采訪也在網絡走紅。在采訪中,簡川訸直面有關《都挺好》的種種討論。他坦言,作為文藝作品,《都挺好》核心一定是積極向上,只不過切入方式和角度不太一樣。
簡川訸說,他最近也像普通觀眾一樣在追劇,也有了很多不一樣的體會。在他看來,“都挺好”三個字有非常積極的一面,也有成長中的些許無奈,“你改變不了對方的時候,你嘗試改變自己。人要成熟、成長,或多或少要面對那些好和不好的。大家都能面對,那不好的我們怎么解決?這個戲呈現出來,是希望大家想一想”。
而對于觀眾爭議最大的“角色洗白說”,簡川訸的一句話也有深意:“要正確面對過去的積怨,不能回避,更不能躲避”。
同時,對于年輕觀眾來說,《都挺好》從年輕人的角度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觀察切口。也許最初的興趣點來自于原生家庭問題的展現,但在一步步的劇情推動中,年輕觀眾對于父母和親情,都有了更多體悟。
面對朋友老聶,蘇大強說自己一家“都挺好”。這也是作為都市家庭劇的《都挺好》的一個亮點?!岸肌币馕吨腥耍恢故怯袗矍閼蚍莸哪贻p一代,也不止是有家庭生活的父母一代?!岸肌本拖褚粋€括號,把家庭里里外外都包含進來,好的、不好的,溫暖的、遺憾的,將模糊的刻板印象具化成一個個鮮活的面孔,這才是真正的現實家庭劇。
三十歲之后,走什么路都要全靠(怪)自己了。
可能沒到三十歲,不知道所謂“28歲前半年和后半年壓力完全不同”到底是怎么個不同。
但三十歲之后,你的人生走向怎樣的方向,確確實實是再也沒有任何一個理由,可以甩鍋到你的“原生家庭”上了。當然,“分析事已至此的原因”,不是甩鍋。
而到了三十歲,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在你身上的烙印還極其深重,那說真的,“放下”真的太難太難了,太難了。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改了,就是因為青春期過去之后,行為模式變得固定統一,“承認自己錯了”已然很難,何況再改變。
原生家庭不背鍋,因為一個成年人,成年的標志之一,就是可以冷靜理智的分析對錯,擔負自己應該負的責、以及非常最重要的——不負自己不該負的責。
前段時間有一個離婚的大數據顯示:34.21%的離婚是因為生活瑣事。相比之下,出軌問題占2.51%。
這個情況放到親情關系中也是類似的,大部分親情破裂都是因為一些瑣事,因為溝通無能,因為累積的情感損耗。
所以,如果不能夠真正地去反思,去成為更智慧、更有擔當的人,只是靠“戰斗”,靠“撕”,或者靠躲避,靠壓抑自我來妥協——妥協后又加深壓抑和抱怨,原來的問題不會消失,在新的生活也依然會如影隨形,隨地滋生。
人與人終究是要建立各種關系,交換和安放各自的情感和利益。
這是逃避不開的,只能讓它更新、成熟。
從《都挺好》里,發現一個女人要想在婚姻里過得好,一定要注意:
嫁給一個人之前,一定要看看家庭環境。
電視劇里有一個細節特別有意思。
蘇明成在動手打了老婆之后,曾下跪給老婆道歉。
大哥蘇明哲知道之后,默默摸了一下自己的膝蓋,說,“能理解,能理解?!?/p>
蘇明成聽完,無語又憋屈地說:“你說咱倆這毛病是不是爸傳染的!”
言外之意,就是蘇家這三父子啊,都是犯了錯靠給妻子下跪來道歉。
你看,耳濡目染的力量就是這么強大。
我們常說,嫁人一定要看家境,不是看對方家產幾何、房子幾套。
而是要看對方父親是如何對待母親的,對方又是在何種家庭環境里長大的。
因為那些隱藏在愛情濾鏡下的真實人品,很可能就隱藏在對方父母的日常相處里。
如果他的父親體貼,母親溫柔,耳濡目染以后也會懂得照顧妻子;如果他的父親強勢、母親順從,習以為常以后也會習慣使喚妻子。
決定嫁給一個人之前,一定要先看看對方的家境。
婚姻中孝順父母的前提,是家庭排序不能錯位。
與《都挺好》里的男性角色相比,O姐更喜歡里面的女性角色。
明玉不用說了,努力塑造再生家庭的典范;大嫂學歷高、能力強,賢惠又懂事;二嫂呢,雖然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公主,但是溫柔又懂事。
大嫂和二嫂還有一個共同點:都很“不能忍”。
二嫂,在知道老公一時半會改不了“媽寶男”的屬性,再加上被扇了一耳光,毫不猶豫就提出了離婚。
大嫂,在獨自支撐了許久異國單親媽媽的生活,卻看到老公仍然無動于衷的時候,不假思索地就提出了離婚。
發現了嗎?
在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,她們先是包容和讓步,一旦發現不能只靠自己讓步解決的時候,就毅然決然提出了離婚。
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:
蘇明哲和蘇明成都是在妻子提出離婚之后,才徹底明白了自己的問題,開始學著改變。
之所以說這些,不是強調遇到問題就要離婚,而是想說,女人千萬不要在婚姻里隱忍。
《我不是潘金蓮里》,有一句名臺詞:
路人:“維系五十年婚姻的秘訣是什么?”
院長:“一個字,忍。”
院長夫人:“錯了,是一忍再忍?!?/p>
一忍再忍,的確是許多女人在婚姻中的日常狀態。
既要做飯帶孩子哄老公,又要賺錢養家顧事業,還要一味的遷就男人們帶來的各種“愚昧”!
好好一場婚姻,生生過程了一場痛苦又折磨的修行。
這讓我想起了在網上看過一個“新時代女性”的標準:
上得了廳堂,下得了廚房
扮得了御姐,裝得了可愛
寫得了代碼,查得出異常
殺得了木馬,翻得了圍墻
開得起好車,買得起新房
斗得過小三,打得過流氓
很多女性,尤其是有孩子的女性,看了這部劇很有感觸。
好的婚姻不應該只靠女人的忍讓,而是兩個人共同付出,珍惜彼此。
千萬要記住,婚姻里最不需要的,就是你的忍讓。
因為,“婚姻一個人好,兩個人未必好;一個人差,婚姻一定差”。
女人的底氣,是經濟實力給的
最后聊聊許多人最愛的角色:蘇明玉。
蘇明玉在電視劇里有兩條感情線,喜歡自己的廚師,以及追求自己的富二代。
按照書里寫的,蘇明玉最終還是選擇了餐廳廚師,兩個人順利結婚生子,一直過得很幸福。
這個從小不被關愛的女孩,最終活成了許多人最想要的樣子:有很多很多愛,也有很多很多錢。
明玉之所以能真正實現從逃脫糟糕的原生家庭,再到擁有完美的再生家庭的跨越,與她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。
她最大的底氣,只有一個:錢。
作為企業高管,她年薪幾百萬,有車有房。
所以,蘇家那些雞飛狗跳的事情,她幾十萬一百萬砸出來,立馬就能擺平。
所以,在贍養父親的時候,能雇最好的保姆、買最貴的衣裳,根本不會心疼。
所以,她能隨心所欲拒絕富二代、嫁給廚子,因為自己有足夠的面包,所以只要愛情就好。
明玉充分驗證了那句話:一個女人的安全感,不是來自男人,不是來自家庭,而是來自自己。
蘇明玉的兩位嫂子也是一樣,為什么她們能毫不猶豫提離婚?
除了某些客觀原因之外,更是因為她們夠獨立、能賺錢,有養活自己、獨自生活的底氣。
這已經不是那個“你賺錢養家,我貌美如花”的年代了,女人的底氣,是自己的錢給的。
當你有了足夠的錢,就有了足夠的選擇權,能隨心選擇最愛的人而不是隨便將就,能讓父母享受最好的養老條件,更能給予孩子更好的一切。
“女人一定要有錢”,這雖然聽起來很俗,但會讓你底氣十足。
《都挺好》的故事結束了,而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。
每一個在婚姻里浮沉的女人,都有自己的快樂和難處,但是無論怎樣,你一定要記?。?/p>
靠自己比你養我重要,嫁給愛情比敗給年齡重要,及時止損比委屈忍讓重要。
希望你,不管是在婚姻中,還是在人生中,都能真正學會愛自己。
那才是終生浪漫和幸福的開始。
中國靈虎廣告是一家專業以品牌規范及線上線下營銷策劃服務商,集VI視覺設計、平面設計、產品包裝設計、品牌規范、宣傳設計、營銷策劃、網絡搭建、線上推廣為一體,向客戶提供品牌和營銷全方位專業的設計機構和網絡運營商。
立即與靈虎項目顧問通話
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或預約資深顧問
信息保護中請放心填寫